孩子第一次躺地打滾哭,你做了什么?

Q:
我家小寶貝2歲7個月了,女漢子,脾氣特別不好!如果沒滿足她的要求,就賴地!在地上打滾,哭??!請問有沒有辦法治她?
A:
?。ㄒ唬┎灰o孩子貼“脾氣特別不好”的標簽
千萬不要對孩子或其它人說:“你(這孩子)脾氣特別不好,像個女漢子”這樣的話。
孩子最初自我認識的建立主要來自父母的態(tài)度和評價。
家長總說孩子“脾氣特別不好”,那么,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我脾氣特別不好”、“我就是不能好好說話”、“我就是不能耐心解決問題”這樣的認識,而這樣的認識甚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看到孩子愛發(fā)脾氣,也別把問題說出來。要仔細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脾氣不好,找到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否則,越說孩子脾氣不好,孩子表現(xiàn)的就會越不好。
心理學上把這叫做“負強化”。負面的內容不斷加強、強化,并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這是第一點。
(二)孩子任何偏差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沒被滿足的心理需求
心理學說:任何行為背后都有心理需求,行為是由心理產生的,由心理決定的。
表面看,孩子哭鬧不聽話很不乖。
實際上,家長一定要反思下,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ta們有需要、有想法、有愿望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家長給孩子的,并不是ta想要的。而孩子還太小,還不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即使成年人,也不能準確說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表現(xiàn)的常常是不快樂、心煩、郁悶。
建議家長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況,一定要冷靜思考,退一步想想,孩子到底想要什么,ta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ㄈ?/strong>一般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需求的就是愛。
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可能千差萬別,有的哭,有的鬧,有的大吵大叫,但其實,這些行為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一般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心里需要的,歸根結底就是愛,來自父母,尤其是媽媽發(fā)自內心、無條件的愛。
孩子哭鬧常常是因為,媽媽的愛和關注不夠,ta渴望愛,但卻不會表達,也無法表達,希望通過哭鬧引起媽媽的重視,給予愛。
孩子表現(xiàn)得無理取鬧,經常是父母的陪伴不夠,父母不能準確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能很好安撫孩子的情緒,親子間的安全依戀關系沒有形成,孩子缺少安全感。
建議家長一定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沒有盡可能多陪伴孩子,或即使在孩子身邊,也只顧看手機,沒有和孩子真正交流、玩耍,或總對孩子大吼大叫,向孩子發(fā)火等等。
如果父母和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依戀關系,孩子是不會動不動就哭鬧的。
(四)孩子第一次躺地打滾哭,你做了什么?
這個2歲7個月寶寶媽媽所說的,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賴地,不肯起來,打滾哭,那么,請問孩子第一次躺地打滾哭,你做了什么?
不難想象,孩子第一次這樣做時,媽媽一定答應了她的要求。
此后,孩子就找到了“治”媽媽的招:只要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賴地,就不起來,就打滾哭。
因為孩子知道,這樣做,好使,這樣做,媽媽就會讓步,要求就能滿足。
建議這位媽媽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多多陪伴,多多摟抱,多多親吻,讓孩子時刻能感到你的愛。
如果下次孩子再有什么要求,比如,想要喝飲料,媽媽不答應而躺地打滾哭鬧的話,建議媽媽蹲下身子,溫柔而堅定地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喝飲料,喝不到飲料不開心,是嗎?那么,想哭,你就哭一會兒吧,媽媽在這兒陪著你,哭完后,渴的話,把這杯白開水喝了哦……
這番話,讓孩子明白:
* 媽媽知道自己喝不到飲料,不開心,媽媽很愛自己,很理解自己
* 媽媽看來是真的不同意自己喝飲料,好象哭鬧不管用哦!
* 既然哭鬧沒用,還哭什么哭,以后不能再用這招了!
漸漸地,孩子不會再用躺地哭鬧要挾了,爸媽們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