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增高不能急 生長激素也有條件

就算是確診矮小癥,有的家長還是會選擇等等看,不希望治療會過多地影響到孩子的日常。那么矮小癥的最佳治療時間是什么時候?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對孩子會有影響嗎?
矮小癥的最佳治療時間是什么時候?
判斷孩子是否矮小癥首先要看原因。如果沒有遺傳性、基因型的原因,還是要先觀察一段時間,但是觀察不是說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說在觀察的階段要補充足量的維生素,保證營養(yǎng)和足夠的體育鍛煉,這些都是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做的事情。與有些家長所謂的等待不同,其實是不希望有藥物的干預,而不是說什么都不做。
還有,矮小癥在3歲左右就可以確定是否需要藥物進行干預。一般來講干預期不要超過青春發(fā)育期。因為使用的藥物會改變青春期的性激素,所以最好是在青春期追上平均水平,這樣是比較滿意的效果。
矮小癥是不是越早治療越好?
矮小癥的治療,如果已經(jīng)診斷明確,而且身高差異很大,肯定是越早治療越好。第一,可以盡早追到正常身高水平,避免了差距拉大。第二,治療的費用會小。第三,孩子的依從性相對會高。國外的整體治療經(jīng)驗非常充足,而如今國內(nèi)的整體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所有在任何一間醫(yī)院都可以做治療。
確診矮小癥需要做哪些檢查?
矮小癥我們分成兩種,一種是特發(fā)性矮小,就是差不出原因,但是確實身高很矮。其他的矮小癥一般是可以查出原因的,簡單來講,首先要檢查肝腎功能,生化指標,生長激素的激發(fā)試驗,垂體的問題,一些嚴重的要做染色體檢查。因為有些孩子的染色體也可能存在異常,特別是女孩,還有就是遺傳代謝性的問題,最長也可以在一個月內(nèi)出結(jié)果,如果不做染色體和遺傳代謝檢查,通常在兩周內(nèi)就可以把得到所有的檢查結(jié)果。
矮小癥的治療機制和原則是如何的?
如果孩子是單純的生長激素缺乏,醫(yī)院就會提供生長激素的治療。但是有部分的孩子并發(fā)了性早熟,那就要合并性早熟治療。一般來講,治療很簡單,就是注射早熟的藥物,每個月一次。生長激素的藥物可以每晚在家自行使用。
一般的療程建議在1年半到2年,直到能夠追上平均水平,就可以停用,或者只用一段時間,例如用9個月或1年,然后停3個月。最終的療程多長,要看孩子的身高能追到什么水平,一般是建議追到平均水平。
生活作息是否會影響矮小癥治療效果?
第一點,從生長激素來講,8點鐘和11點會有一個高峰期。但是到2點后基本就沒有高峰期了,所以8點鐘睡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一般都做不到,所以起碼要趕上11點這個脈沖期。孩子最好在10點鐘就開始入睡,才能趕上11點的脈沖波,11點到1點的脈沖波就是生長激素分泌期。
第二點就是運動。運動對生長來講,更重要的是刺激腳跟、刺激下肢。最有效的運動是游泳、跳繩、打籃球,一些縱向跳躍的運動對長高才是有效的,而且有一個量的要求。
飲食上主要是足夠的營養(yǎng),如牛奶、肉類要足夠,因為構(gòu)建骨架本身就是需要這些,特別是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都1歲多、2歲了,就不用吃維生素D了,但其實維生素D是幫助鈣沉積到骨骼,讓骨骼發(fā)育生長的,所以維生素D是一個很重要的營養(yǎng)。
早產(chǎn)兒治療矮小癥是不是要注射激素?
一般來說,不管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打生長激素最小的年齡都是要從3歲開始,3歲前還是讓孩子自由生長,而且臨床上觀察到,絕大部分的早產(chǎn)兒實際上是可以通過營養(yǎng)的調(diào)整,追趕上正常的身高水平。只有那種小于胎齡的孩子,也就是一出生就比同齡孩子矮或者瘦的,才可能比較需要使用生長激素。
治療矮小癥是不是打激素會比較好?
如果通過飲食、營養(yǎng)、運動都不能改善矮小的情況,生長激素肯定是一個優(yōu)先選擇的方法。生長激素本來就是用在營養(yǎng)不夠,身體的生長激素不夠,需要額外增加生長激素的孩子身上的,所以生長激素是相對安全,不會有副作用的激素。打生長激素之前,還是要做一些相應的檢查,首先確保孩子是健康的,才沒有問題。
治療矮小癥注射激素就有效嗎?
生長激素對于絕大部分的矮小疾病都是能治療的,但是有些情況不適宜使用。如垂體有腫瘤,有些孩子是因為垂體有腫瘤,導致生長激素受到影響的,這種情況肯定不能使用。
在能用生長激素的情況下 ,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效果都是理想的,平均的生長速率也比較一致,大概1年能長10到12厘米,但是有些孩子的效果會差一點,這個是極個別的情況。
家長在孩子生長發(fā)育的前三年先不要想著打生長激素,而是想辦法改善日常的膳食,給孩子補足營養(yǎng),讓孩子有一個追趕的過程,三歲以后就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考慮下一步的決定。
專家介紹
吳婕翎
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兒??浦魅巍.厴I(yè)于廣州醫(yī)學院臨床醫(yī)療系。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歷任住院醫(yī)師、主治醫(yī)師及副主任醫(yī)師。曾于2003年到上海復旦大學兒科醫(yī)院進修內(nèi)分泌學,于2010年到澳洲悉尼學習兒童心理發(fā)育及糾治。系國家兒童心理保健規(guī)范專家組成員,廣東省微量元素學會副理事長,廣東醫(yī)師協(xié)會委員及秘書,廣東省保健協(xié)會兒童保健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醫(yī)學會兒童保健學組秘書。
·本文由育兒專家文章欄目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更多權威育兒知識關注公眾號“育兒大師”
·圖片來源于銳景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