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孩子傳遞“牙醫(yī)恐懼”

●最遲要在孩子一歲帶其做第一次口腔檢查,口腔護理應從出生后開始
乳牙健康關系到寶寶的營養(yǎng)攝入、外貌和恒牙的生長。許多新手爸媽都知道,不能等寶寶牙疼才去看牙醫(yī),但很多人還是不清楚究竟該何時帶寶寶見牙醫(yī)。醫(yī)生建議,最遲一歲要帶孩子做人生第一次口腔檢查,并就寶寶口腔護理咨詢醫(yī)生。許多寶寶畏懼口腔檢查,其實,這種牙醫(yī)恐懼的來源很可能是父母?!?/p>
護牙:
一歲最好戒掉臨睡奶
寶寶第一次口腔檢查的內(nèi)容包括評估口腔發(fā)育情況,對家長進行口腔護理指導。不過,寶寶出牙前,最好爸媽先來看牙醫(yī),提前了解口腔護理知識。
從寶寶的長牙進度和配合度方面考慮,第一次口腔檢查要在一歲前進行。趙瑋表示,太小的寶寶不能理解口腔醫(yī)生的指令,配合得不好。如果晚于一歲,一些潛在的口腔問題可能無法及時被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寶寶6個月左右乳牙萌出,到1歲時已經(jīng)長出6到8顆乳牙。如果到一歲時還沒有長出第一顆牙,可能和先天缺牙、缺乏咀嚼刺激等因素有關,需要醫(yī)生詳細檢查評估
很多已經(jīng)長牙的寶寶仍喜歡臨睡前喝奶,或者半夜醒來喝一頓夜奶,這樣做會否有齲齒風險?趙瑋指出,喝奶粉的寶寶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對于大于一歲的奶粉寶寶來說,堅持臨睡前喝奶和喝夜奶,常常出于心理依賴,最好戒掉夜奶,喝睡前奶后一定要清潔牙齒。
對于小于一歲的寶寶,晚上喝奶尤其是喝完夜奶后應該刷牙,或者用紗布蘸水清潔口腔。如果寶寶抗拒上述清潔舉措,至少要喝點水沖淡口腔黏膜上的殘留物,再去睡覺。否則,日積月累就有發(fā)生齲齒的風險。
不過,不要以為只有奶粉寶寶才有齲齒風險,母乳寶寶就可高枕無憂。趙瑋指出,和奶粉相比,母乳致齲的風險要低得多,但媽媽也要注意每天給寶寶清潔口腔。
看牙:
見牙醫(yī)前別說這些鼓勵話
小朋友常有牙醫(yī)恐懼,剛坐到檢查椅上就哭鬧掙扎,有的寶寶甚至會在檢查時劇烈嘔吐,導致檢查進行不下去。為了讓寶寶消除恐懼,父母想盡辦法,比如檢查前鼓勵孩子要勇敢,許諾檢查完就可獲得獎勵等,其實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我們發(fā)現(xiàn),少數(shù)人害怕口腔檢查是因為曾有不愉快的經(jīng)驗,更多孩子的恐懼常常來自父母言語行為間的暗示。趙瑋說,有個小朋友第一次做口腔檢查很害怕,媽媽鼓勵她如果覺得不舒服就說出來,結果話音剛落,她馬上說不舒服。鼓勵孩子看牙時要勇敢,反而會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看牙肯定很可怕,才需要勇敢。
她建議,來做口腔檢查前,父母不要特意說一些鼓勵的話,諸如要勇敢、一點都不疼、檢查時不哭的話,就帶你去玩等。相反,父母應該表現(xiàn)得和平時一樣,不特意提及口腔檢查。如果一定要做心理鋪墊,不妨說待會兒帶寶寶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醫(yī)生有很多新奇的玩具,暗示孩子口腔檢查并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