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泥巴和蟲子

學會生存
◆孩子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將沙子鏟進桶里再倒出來,你會厭煩嗎?
◆孩子在外面玩得一身泥回家,你會火氣大到控制不住嗓門大吼么?
◆假如孩子發(fā)現(xiàn)樹葉上有一條毛毛蟲在爬,你會怎么做?
沙子、泥巴和蟲子
沙子、泥巴、蟲子,孩子們最天然、最生動的玩具和教材。玩沙子的時候,孩子會發(fā)現(xiàn),原來迎風揚沙,沙子會飄向自己;與泥巴親近的孩子,不僅能聞到泥土的味道,而且還會發(fā)現(xiàn)那里居然是螞蟻、蚯蚓的家;至于小蟲子們,它們告訴孩子的就更多了,愛吃什么、是怎么長大的、為什么要偽裝,哪怕偶爾被蟲子叮過、蟄過,也是珍貴的生存經(jīng)驗。
沙子sand——最經(jīng)濟的藝術啟蒙
潔凈的細沙、海灘,現(xiàn)在是稀罕物了,為了彌補遺憾,城市中的一些公共綠地會建人造沙灘或沙雕公園,很多小區(qū)也會建沙坑,在那里,孩子們可以盡情玩沙,在沙上寫字畫畫,建造屬于自己的城堡。
創(chuàng)意活動:以沙為畫
沙畫,是近年來才有的新生事物。令人耳目一新的沙畫表演中,柔美的沙子與光影、音樂一起,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常常給觀眾帶來心靈的震撼,也因此誕生了一種新職業(yè)——沙畫師。
可塑性強的沙畫雖然無法像其他畫作那樣保留下來,但它所營造出的特殊氛圍,看似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作過程,對觀眾心靈的震撼卻是其他畫作無法比擬的。爸爸媽媽可以從網(wǎng)站上下載一些沙畫視頻,和孩子一起欣賞,有啟發(fā)也有想法的時候,可以去市場買些細沙回來,清洗、篩過之后,用它們來進行創(chuàng)作,一塊玻璃臺板就是畫布,你們的手就是畫筆,可以在沙上寫字、畫圖形、畫動物或者畫你想說的故事。
生存有道:沙子可以做什么?
直接問孩子沙子的用途,他一下子可能答不上來,不妨讓他做選擇題,有關沙子的選項,正確的請打勾:
( )1.造房子
( )2.栽種植物
( )3.供特殊項目的體育比賽用,比如:沙灘排球
( )4.過濾飲用水
( )5.建造沙雕
( )6.其他
以上答案都正確,如果孩子能想出更多答案就更棒啦!
去海邊玩的時候,或許會帶回幾樣紀念品,不同造型、大小的沙漏如今更多的是擺設和玩具了,孩子感興趣嗎?要知道,它們曾經(jīng)是古人的計時器哦,沒有鐘表的時候,聰明的古人就是靠沙漏計時的。
泥巴——不是臟的代名詞
如今,我們的爸爸媽媽、幼兒園老師帶孩子都太精心了,絕大多數(shù)大人是不會同意孩子玩泥巴的,大人們的理由似乎也擺得上臺面——泥土里有微生物、寄生蟲,太臟啦!實際上,我們知道,泥土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不可親近,我們住的房屋的磚頭是泥做的,就連我們每天要用的碗、盤、茶壺,都是泥土燒制的,泥土還可以塑像。
創(chuàng)意活動:挖呀挖
找一把園藝鐵鍬,在花園里,挑一塊靠近大樹的地方,和孩子輪流開挖一個垂直的剖面,看一看這個剖面有些什么。
★是不是能夠看見土壤中植物的根在伸展?
★長長的蚯蚓在土里鉆呀鉆……
★螞蟻忙碌地在搬運食物。
★受驚的西瓜蟲滾成一個小黑球裝死。
生存有道:玩過泥巴后的二要二不要
雖說泥巴不是洪水猛獸,但城市里的土壤畢竟可能遭受污染,也會潛藏著我們難以用肉眼發(fā)現(xiàn)的昆蟲、微生物、病菌等,玩過之后還是有規(guī)矩要遵守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和孩子強調(diào)哦!
二要
要及時仔細地洗手包括指甲縫,擦肥皂或洗手液,并以流水沖洗干凈;
要督促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也做好個人衛(wèi)生。
二不要
不要將手指放到嘴巴里吸吮,或用手直接拿東西吃;
不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子、掏耳朵等。
小蟲子—— 一點兒都不可怕
創(chuàng)意活動:我把小蟲拍下來
見到小蟲怎么辦?悄悄伸出手指捏死它,一揚手把它拍下來用腳踩死,還是有別的更好的方式?哪怕是螞蟻一類的小生命,也是需要尊重的。即使是侵害農(nóng)作物的害蟲,咱也不著急除害,讓小蟲子呆在原處,找好角度,教孩子用相機或者手機將小蟲子隨手拍攝下來,回家一張一張細細欣賞,設法找到小蟲的真實名字(學名),這個主意不錯吧?
建議拍攝步驟:
1. 把小蟲子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先拍下來。
2. 小蟲子的全貌。
3. 小蟲子身體的細節(jié),觸角、尾巴、圓滾滾的身體等。
4. 小蟲子在做什么?吃什么?
5. 小蟲子拉的便便。
生存有道:認識小蟲子,是防范的第一步
有時候,只有親自嘗試了,孩子才會知道,原來,大青蟲身上的眼睛是用來唬人的,蚱蜢被捏的時候會分泌像醬油一樣的液體,用手抓蝽(也叫臭大姐、放屁蟲)會有臭臭的味道……
很多媽媽會擔心,孩子接觸小蟲子很臟,極有可能會被刺傷,因此會擔心寶貝有意外而不讓他碰觸,殊不知孩子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敢探索的精神,才是更需要我們加以呵護的。當然,一些看得見的危險還是要事先告訴孩子的——
★ 身上有刺的毛毛蟲,不管是黑乎乎的,還是彩色的,這些長刺的家伙還是不要碰。
★ 蜜蜂、馬蜂這類尾巴帶蟄刺的昆蟲,不能用手去抓,否則會被當成敵人對待,而且刺了人之后,小蟲子自己也活不長。
★ 螳螂的大刀長得雖小卻夠鋒利,翅膀張開通常是它在向你示威,抓螳螂的時候要使用迂回戰(zhàn)術,從后面一把捏住它的細腰,再厲害的大刀也都沒辦法發(fā)揮威力了。
★ 蝎子、蜈蚣有毒,它們總是藏在磚頭下面,要小心哦!實在好奇的話,可以用筷子夾起來觀察和拍照。
泥土沒你想象得那么臟,蟲子也并不都有害,如果孩子喜歡,明智的爸爸媽媽應該和他一起研究,而不是貿(mào)然反對與制止。如果媽媽有潔癖,對微生物、昆蟲心存恐懼,那么,克服弱點的機會來了,就從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玩泥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