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水中分娩優(yōu)缺點及產后保健

水中分娩,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生小寶寶。據現(xiàn)有的資料記載,早在1803年法國就出生了第一個水中嬰兒。當時是因為準媽媽感到精疲力竭而走進熱水浴盆中,想放松一下,結果寶貝很快就降生在水里。但是現(xiàn)在對于水中分娩的定義是比較嚴格的,就是分娩過程新生兒的頭部必須是完全浸泡在水中,知道小兒身體全部在水下產出來。關于水中分娩,現(xiàn)在很多思想開放的夫婦都樂于接受,躍躍欲試。然而孕婦是否真的適合水中分娩呢,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下面小編就列舉了一些水中分娩的優(yōu)缺點以及提出分娩后保健的建議,讓大家對這方面可以了解更多。
水中分娩(圖)
水中分娩一般會在一間特殊的產房進行,在一只形似按摩浴缸的分娩水池內,待產孕婦泡在經過特殊處理的溫水中,水溫保持在36至37攝氏度,環(huán)境溫度為26攝氏度。在助產士指導下,合理換氣、放松……慢慢地一個小生命就順利降臨人世。嬰兒生出后,在水中呆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
水中分娩的優(yōu)點:
1、水中分娩產傷少。產婦浸泡在水中,細胞富含水分,組織彈性增加,會陰裂傷少,利于產后恢復。
2、水中分娩自由舒適。水的浮力有助于身體發(fā)揮自然節(jié)律,便于翻身和休息。不僅分娩時出血量少,會陰也少有裂傷;而且由于產婦在水中的體位能自主調節(jié),使得分娩時的用力更為自然,胎心也不會出現(xiàn)異常變化。
3、利于新生兒適應環(huán)境。十月懷胎,小寶寶在媽媽充滿羊水的子宮里不斷的成長,水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當他離開母體后,繼續(xù)接受與羊水性質相同的水質撫慰,有利于寶寶盡快適應陌生的新環(huán)境,水可以緩解胎兒出生時重力對腦細胞的沖擊;水中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同,寶寶離開母體進入水中,未直接與大氣接觸,外界給予刺激性較小。
4、可縮短產程。專家比較一致地認為,由于水波不斷地輕輕撞擊產婦的身體,使子宮肌肉活性增強,分娩變得更順暢更容易。水中分娩適宜的水溫能使產婦感到鎮(zhèn)靜,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宮頸擴張,縮短產程。由于分娩時間相對較短,產婦體力消耗甚小,產后恢復也明顯優(yōu)于其他分娩形式。
5、鎮(zhèn)痛作用。分娩池溫熱的水可使肌肉放松,內源性嗎啡類物質如內啡肽分泌增加,使疼痛減輕;水的浮力可提高和增加會陰部和軟產道的彈性,會陰切開率和會陰裂傷程度減輕;適宜的水溫還可以阻斷或減少疼痛信號向大腦傳遞,使大腦產生的痛感下降;水中還便于孕婦休息和翻身,可以減少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的陣痛。
6、安撫作用。水中分娩池用的水為等滲,40攝氏度,類似于羊水性質。分娩池適宜的水溫能使產婦感到鎮(zhèn)靜,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宮頸擴張。
水中分娩的缺點:
1、主要在于感染的風險。因為整個分娩過程中,需要換幾次水。因此,作為分娩場所的浴缸就必須量身定做,消毒、恒溫設施的要求更為精密。如果孕婦要選擇水中分娩,一定要選擇專門開展該項目的大醫(yī)院進行。
2、對孕婦而言,是否選擇水中分娩,還要看自身情況。按照我國產婦的一般情況,孩子最好中等大小,重量應該控制在3公斤左右,而且產婦身體各方面情況正常。有關專家認為,自然分娩的人群最佳年齡在20至30歲,年齡太小心理準備不足,超過35歲可視為高齡產婦,由于生理原因,不適合水中分娩。身患疾病或有流產史的產婦,以采取更穩(wěn)妥的生產方式為好。因為疾病往往會引發(fā)綜合癥,造成不必要的損害。胎兒巨大的孕婦不適合水中分娩。
產后保?。?/p>
1、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分娩時產婦體力消耗很大,不時地看護嬰兒更易疲勞,若不注意休息睡眠,易加快衰老,不僅肌肉松弛,還能出現(xiàn)黑眼圈,所以產后頭兩天要注意休息不能累,3—4天后也只能在室內做些短時間的輕微活動。會陰破裂嚴重的,至少要臥床休息一星期。過早地參加較重勞動,易出現(xiàn)子宮脫垂,應特別注意。
2、要注意臥床姿勢。產后子宮內的血液、脫落的組織及黏液混在一起經陰道流出稱為惡露,產后3—7天最多,若總是仰臥,不但易出現(xiàn)子宮后倒,引發(fā)腰痛白帶增多,惡露也不易排出。因此睡姿應取側臥位和俯臥位。
3、居室要通風,產婦要講清潔。
水中分娩被國際醫(yī)學界視為回歸自然的生育方式。作為分娩界的新貴,它打破了幾千年來傳統(tǒng)的仰臥分娩的觀念,并沖破了中國人關于生孩子忌水的傳統(tǒng)觀念,不失為生寶寶的一個好選擇!
文章由三優(yōu)親子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