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兒童空間敏感期?

家長們是否會遇到孩子總喜歡將玩具塞到各種各樣的小洞中,然后再取出來,不斷重復并且樂此不疲。其實這都是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在“作怪”。寶寶喜歡向樓下扔東西,一看到下水道的小洞洞就不愿再走,這也都是因為寶寶處于空間敏感期。因為他們從一開始的活動范圍是在家長的懷抱,到自己能夠爬行擴大了活動范圍,再到學會行走,這使得他們的空間變大起來,也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那么寶寶在空間敏感期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對于空間敏感期的寶寶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什么是兒童空間敏感期(圖)
寶寶空間敏感期的表現(xiàn)
這個期間完成后兒童就會爬到某個物體上面去,孩子對爬很感興趣、爬窗臺、爬桌子、爬樓梯等,爬大的空間,就會有巨大的興趣。我們常??匆娦∨笥逊磸团罉翘?,實際上,這都是兒童在運用身體對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比如說兒童為什么不用腿走著下樓梯,會倒著下,原因是兒童對手的把握要超出腳,所以兒童必須在手上有把握以后,才有決心和有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這樣結合起來,他才覺得能準確把這個樓梯的過程走下去,這就是身體對空間的探索。
空間敏感期對孩子的影響
這個期間過后兒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兒童喜歡從高處往下跳,這個期間除了感受空間有多大以外。兒童用他的身體,他的肌肉,他的皮膚,他的重量來從空間中感受到,應該有多高、多遠、多大、這樣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打下重要的基礎。所以孩子0到6歲所有的學習應該說是靠感覺得來的。孩子把東西用手扔到地上的過程就是空間感受的過程。這個感受是兒童智能發(fā)展的關鍵。
家長要注意什么
孩子通過各方面的感知來探索,在空間敏感期的探索是自我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兒童超越極限的過程。上下樓梯,不停的往里面塞東西,在我們成人眼里是很細小的事情其實對兒童來說需要眼手腦腿的協(xié)調配合。在最早的時候孩子想完成這樣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們的寶貝們是不斷的探索,不斷的開發(fā)自我,其實我們家長是可以參與其中的,但是不要在旁邊絮叨,也不要一點危險都不讓孩子碰,這樣會徹底的破壞孩子的思維模式。
不同于大人已經有意識能夠用平方米、立方米等單位來表達平面、空間的大小,孩子對于空間是要靠自己的感覺來得出的。在這練習,形成空間感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陪伴左右,但是要讓孩子自己嘗試,他們才能印象更深刻,才能在意識中形成反射弧,這對于孩子今后的 智力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家長既不要阻止孩子做些看似“無用”的行為、也可以讓孩子多嘗試一些小風險的動作,讓孩子更好地建立空間智能。
閱讀了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春節(jié)提升孩子空間智能
4—5歲寶寶空間智能培養(yǎng)
如何給寶寶安全的成長空間
文章由三優(yōu)親子網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