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預防新生兒佝僂病

寶寶成長與否,最明顯的一個標志就是寶寶是不是長高,而支撐這個標志的就是寶寶骨骼發(fā)育正常。一旦寶寶的骨骼發(fā)育出現正常,往往就會造成寶寶腿型不正或者肋骨發(fā)育不良等,我們一般將寶寶因為維生素D缺乏而造成骨骼發(fā)育不正常稱為佝僂癥。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對寶寶的健康會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及時坐好防護措施就顯得很有必要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關于如何預防佝僂病。
三招預防新生兒佝僂?。▓D)
一、堅持母乳喂養(yǎng)
胎兒出生后應盡早(生后半小時內)開奶,吸吮乳房愈頻繁,乳汁分泌愈多。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雖低,但比牛奶高,其中的鈣磷比例(約2∶1)利于嬰兒吸收。但從絕對量看,母乳中維生素D和鈣的含量并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必須從其他途徑獲得補充以使其得到滿足。
二、適當進行戶外運動
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兒在生后第三周就可以開始戶外活動了,可在不直接曝曬太陽的情況下讓嬰兒露出小臉和雙手,每次5~10分鐘。待嬰兒滿月逐漸適應外界環(huán)境后,可適當延長其在戶外的時間,通常每隔3~5天延長五六分鐘,直到每次半小時,每日兩次。對較大嬰兒來說,夏季在戶外停留時,一般可戴小帽以保護頭部不直接曝曬于日光下,而身體其他部位可分別依據氣溫情況完全曝曬于日光下。月齡較小的嬰兒也可以在樹蔭、屋檐下或開窗的室內間接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
三、適當添加補充劑
新生兒出生后兩周起即可添加維生素D,每日400國際單位(用濃維生素AD滴劑時,按每克30滴計,兩天共5滴即夠),直至嬰兒18個月。對低出生體重兒可于生后一周開始添加維生素D,每日800國際單位,直至兩歲為止。在母乳量充足情況下,半歲以內嬰兒不必另行添加鈣劑。
隨著知識的普及,大家都知道引起佝僂病的主要原因是寶寶體內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鈣等其他微量元素的代謝紊亂,而非是缺鈣。因此家長在日常的生活護理和飲食中應該保證孩子能夠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多戶外運動既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皮膚也能更好地將陽光轉為人體可吸收維生素D。另外,調整膳食結構,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為孩子及時補充自身發(fā)展所需的營養(yǎng)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健康。
閱讀了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造成佝僂病的原因以及其癥狀
寶寶如何預防佝僂病
小兒佝僂病影響智力嗎?
文章由三優(yōu)親子網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