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背后的故事你是否知曉?

面膜背后的故事你是否知曉?2014年被稱為面膜元年,一年多的時間市場衍生出了千把個面膜品牌,市場混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段時間內,曾連續(xù)多次曝光面膜質量問題,但是依然有許多廠方頂風作案。面對市場監(jiān)管不力,廠方心存僥幸,面膜該何去何從?
面膜背后的故事你是否知曉(圖)
沒標名的不代表沒有問題,請慎重選擇
上海市藥監(jiān)局緊急叫停了一批不合格化妝品。令人吃驚的是,6種不合格化妝品中,面膜占據了4種,一時成為不合格化妝品的重災區(qū)。這四個不合格產品均被檢出了丙烯酰胺。此外,還有面膜被檢出了氯倍他索丙酸酯。
據了解,丙烯酰胺是一種可致癌的化學物質,可通過皮膚、消化道黏膜等途徑被人體吸收;而氯倍他索丙酸酯則是一種為人工合成外用激素類藥物,有抗炎、止癢的作用,但是不可長期大面積使用,否則會可出現多毛、痤瘡、骨質疏松等癥狀。
由于面膜護膚功效的被神奇化,因此受到很多愛美人的熱烈追捧。據業(yè)內知情人士透露,制作片狀面膜的成本非常低廉。而我國的面膜市場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發(fā)展階段,管理還不規(guī)范,因此小小的一片面膜撬動了巨大市場利益。很多不良商家不惜鋌而走險,利用各種資源來吸引消費者,下面就為你盤點一下面膜背后你可能不知道的潛規(guī)則。
潛規(guī)則一:
敷一次或者幾天就能快速見效——添加違禁的化學美白成分
解釋:汞、氫醌和苯酚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但其毒性和刺激性大,故我國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祛斑類化妝品中禁用汞、氫醌和苯酚。但是此類物質易獲得且價格低廉,因此常被不法生產廠家用于祛斑類漂白化妝品中,長期使用含量高的氫醌類化妝品會引起皮膚刺激,色素加深甚至出現白斑。
潛規(guī)則二:
用一下就見效很快但一旦停用就恢復原樣——添加熒光粉等增白劑
解釋:即效美白的面膜很可能是是因為添加了二氧化鈦、熒光增白劑導致的。這些成分可以讓皮膚短期內變白,而這個白絕對是假的。如在面膜中加入大量的二氧化鈦,這時的白是因為皮膚上殘留了二氧化鈦而導致的視覺假白而已。
而加入熒光劑的美白面膜,在紫外光線的反射下會顯得很白,但是如果你一旦停用,皮膚表面殘留的熒光劑洗去后就會恢復原樣了。而如果你一直長期使用,那么這種熒光劑長期停留在你的臉上那也是十分恐怖的事情。
潛規(guī)則三:
珍珠粉面膜——原來滿臉沾的是貝殼粉
解釋: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曾揭露化妝品行業(yè)使用貝殼粉冒充珍珠粉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據悉貝殼被加工廠大量高價回收,然后使用腐蝕性極強的氫氧化鈉配制清洗貝殼藥水的原料,對黑又臟的貝殼進行漂白處理磨成貝殼粉后再充當珍珠粉賣,而經過處理的貝殼粉不但沒有珍珠粉的祛斑美白功效,還會傷害肌膚。
而很多商家還把廉價的珍珠粉打上納米的旗號來吸收消費者,而實際上完全符合納米標準尺度的珍珠粉其實很難做到大批量生產,市場上所謂的納米珍珠粉不過是一個用來炒作的概念。
潛規(guī)則四:
幾元一包的面膜貼看起來依然很濃稠營養(yǎng)很足的樣子——添加了增稠劑或高分子膠體
解釋:一些廉價的幾元錢一帖的面膜,除去營銷和包裝費用后,成本所剩無幾,想讓其所含的20ml左右的面膜液具有神奇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而那些看似黏稠的營養(yǎng)豐富的精華背后更多的是隱藏著的增稠劑或高分子膠體,真正起效的無非是一些多元醇類保濕劑(如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想要大有作為實在很難。
如何正確挑選面膜
1、選擇只適合自己膚質的面膜。不同面膜有不同的作用,根據自身膚質綜合考慮面膜的性質,同時判斷自己有沒有過敏的可能。如果是購買一種新的面膜,可以取一小塊在耳后或手臂內側進行試用,15分鐘后,如果皮膚沒有出現過敏現象,那么就可以安心購買使用。
2、選擇面膜時首先要注意配方成分。在選購面膜的時候盡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成分,比如一些高濃度去角質的成分,皮膚敏感者不宜使用含薄荷、樟腦、冰片等成分的面膜等。
3、不選廉價、無成分列表、無保障的面膜。最好挑選那些品牌資深、廠家信譽高、口碑好的產品,在選用面膜之前,需仔細閱讀面膜產品的信息,注意面膜的衛(wèi)生狀況。
閱讀了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孕婦如何挑選面膜?
孕婦該如何保養(yǎng)皮膚
冬季寶寶如何護膚
文章由三優(yōu)親子網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