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絲麻山藥的做法是什么

山藥具有滋養(yǎng)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等的作用。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在平時的飲食中更多的加入多山藥的攝入。特別是家里有小孩子的媽媽們,給小孩子吃山藥有助于寶寶們的消化。而對于山藥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下面推薦一款拔絲麻山藥。拔絲麻山藥是漢族傳統(tǒng)名點
年迎春菜式中的一道甜點,又甜又粘,甜脆香酥,軟嫩香甜深受多人的喜歡。下面本文將為你推薦3大常見的拔絲山藥的做法以及制作竅門,接下來一起來看一看吧!
拔絲山藥的做法
做法1
1、山藥切小塊,用一勺半植物油拌勻
2、均勻放入空氣炸鍋的炸籃中
3、六分半鐘之后,炸好的山藥就可以出鍋了,倒入備好的盤中待用
4、鍋中放一勺半由,放入白糖炒制
5,炒至糖完全融化,將山藥倒入鍋中,快速的翻炒,使每一塊山藥都包裹上糖稀
6,出鍋,備一碗涼開水蘸食
做法2
原料
山藥 200克 白糖 40克 花生油 500克
制作步驟
1. 山藥洗凈去皮,切滾刀塊,用沸水燙后撈出
2. 放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熟至金黃色撈出
3. 炒鍋內(nèi)放油燒至四成熱(約100℃),用小火放入白糖溶化,
4. 炒至金黃色起泡時,迅速倒入山藥,翻勻糖液
5. 盛入抹芝麻油的盤中,灑上芝麻,上菜時外帶一碗涼開水用筷子蘸水食用做法3
做法3
材料 : 山藥、清水、油、白糖
做法
1、將提前準(zhǔn)備好的山藥削掉皮,切成小塊兒狀;
2、用清水簡單清洗一下,最后保留上面的粘液;
3、然后把油燒熱,倒入山藥,燒成淡金黃色撈出;
4、放入少量油、倒入白糖,小火熬制,要不挺攪拌;
5、最后把糖熬成黃色,再把山藥倒入攪拌一下即可。
制作竅門編輯
1.根據(jù)原料質(zhì)地決定是否掛糊,如蘋果、梨、桔子等水果,含水分較大,在下鍋炸時,一定要用蛋清和淀粉掛糊,將原料裹住,否則原料內(nèi)部出水后,會粘在一起;土豆、山藥等原料,含淀粉較多,下鍋炸時,可不必掛糊。
2.在油燒到七成熟時,將原料下鍋,炸至金黃色撈出。
3.炒好糖。鍋內(nèi)要放干凈底油,中火加熱,加入白糖,用勺不斷攪動,使糖受熱均勻,炒至糖呈淺黃色時,由于水分蒸發(fā)冒出氣泡,待泡沫多且大時,將鍋端離火口,使泡沫變小,顏色加深。用勺舀起糖汁往下倒,能成一條線狀,說明糖己炒好。這時迅速將原料下鍋翻動,使糖汁裹勻原料。糖量與原料的體積比例為1:3,按原料重來說,塊和片狀的原料用糖量為原料的50%左右;條、丸狀原料則為30%~40%。掛糊的比不掛糊的用量要多些。
4.糖汁炒好后,倒入的原料一定要熱,如果原料不熱,會使糖汁變涼,就拔不出絲來。為此,做拔絲菜時,應(yīng)用兩個炒鍋,一個炒糖,一個炒主料。這樣易保存主料溫度,以掛勻糖漿。做拔絲菜不可用急火,以免糖漿過火,碳化發(fā)苦。如在糖漿中加少許蜂蜜,則風(fēng)味尤佳。
圖片來源于銳景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