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良的飲食習慣需要改正

寶寶今天9個月24天了。寶寶很壞,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到吃飯的時候,寶寶自己頭疼爸爸媽媽也頭疼。本來吃飯是一件高興的事情,怎么非得要搞成這樣呢?其實嘛,只要多花點心思,改掉寶寶不良的飲食習慣,爸爸媽媽就可以跟寶寶一起開開心心吃飯了。
寶寶哪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需要改正呢?
1、每頓飯要定時,并合理安排一天的食譜,正餐花樣多,孩子有挑選的余地;
2、加餐應適時、適量,不要在正餐前1小時內(nèi)吃零食;
3、不要在進餐時批評孩子,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創(chuàng)造安靜、寬松的進餐環(huán)境;
4、當孩子偶然有1、2頓飯吃得少或不想吃時,說明孩子不餓,因此不要強迫,更不要大聲訓斥,以免孩子產(chǎn)生反感,這時可將飯菜端走,直到下頓飯前不要給孩子任何食物;
5、零食應以干鮮水果為主,不給油膩食物,少吃冷飲和甜食,更不要盲目給孩子吃補品,以防造成進食紊亂;
6、不要以送禮物等形式作為交換條件,與孩子討價還價,否則孩子將以拒吃作為要挾的手段。要讓孩子明白吃飯就是吃飯,沒有附加條件。
7、爸媽不要自行給孩子吃所謂改善食欲的藥,應聽從醫(yī)生指導。
爸爸媽媽需要花點心思改掉寶寶飲食的壞習慣
固定的開飯時刻;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并規(guī)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yǎng)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yǎng)又豐盛的餐點。
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而吃不下正餐。
促進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孩子都喜歡擁有屬于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