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逼孩子“分享”

寶寶今天2歲9個月15天了?,F(xiàn)在的孩子都很自私啊,父母該不該逼孩子分享
3歲前的孩子,獨占行為非常普遍。常聽到一些年輕的媽媽在一起討論孩子不愿分享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都很自私啊,他手里的東西,你絕對要不過去。我們家的寶寶,你給他東西可以,但是要把他的東西給別的孩子玩,那是絕對不行的!這使得年輕媽媽們非常憂心,擔(dān)心自己的孩子太自私,擔(dān)心孩子不 能很好地建立朋友圈,從而影響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因此,媽媽們總是要想方設(shè)法引導(dǎo)孩子與別人分享,似乎這樣做了才會對孩子社會性發(fā)展有幫助。
于是,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相似的一幕:一個孩子手里拿著玩具,他的對面站著一個年齡相似的孩子,眼巴巴地看著他手里的玩具,他不愿意把這個玩具 給對面的孩子玩,他的媽媽苦口婆心地在旁邊勸說:給小朋友玩一下吧,你現(xiàn)在又不玩,給小朋友玩玩,他會很高興,你也會很高興的,大家一起分享玩具…… 最后,在媽媽的勸說下,孩子很不情愿地把玩具遞給了對方,但是眼睛一直看著這個玩具,而且很快就想把這個玩具要回來。這樣的結(jié)果,使做出讓步的孩子不高 興,得到玩具的孩子玩得不盡興。試問,這樣的分享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有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guān)系?
分享是人類的一種親社會行為,是指人主動自愿與他人共享資源,并從中獲得愉悅和滿足的社會行為,是幼兒建立良好的伙伴關(guān)系、形成健康個性的基礎(chǔ)。所以,真正的分享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從動機(jī)上說,產(chǎn)生分享行為的孩子必須是主動自愿的;從形式上來說,孩子與他人是共享資源的;從情感上來說,孩子通過分享行為,最終獲得的是愉悅和滿足的情感。只有同時具備了這三種要素,才是真正的分享行為,否則就是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