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道歉

寶寶今天3歲1個月30天了,學齡前的孩子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強,經(jīng)常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父母不該有的態(tài)度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往往采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認為孩子還小,犯點小錯誤沒什么關系,對孩子的錯誤不管不問,或者代替孩子向別人道歉。
父母嚴格對待犯錯誤的孩子,當孩子犯錯,家長就會責罵孩子,用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道歉。
家長應遵循的原則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應慎用批評的態(tài)度,更不要隨意打罵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并不是惡意的。
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行為,關注孩子當時的情緒,保持孩子的自尊心。
對孩子來說,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該怎么做,并指導孩子的行為。
讓孩子學會認錯
孩子不會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懂得是非觀念,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家長應耐心告訴孩子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需要如何做才正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道歉就顯得順理成章。但孩子有可能因為害怕承擔后果而不敢承認錯誤,家長應鼓勵孩子知錯就改,給予孩子安全感,避免對認錯產(chǎn)生畏懼感。
還有的孩子犯了錯,總是尋找各種謊言來逃避責任,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這種行為,讓孩子明白說謊是一種惡劣的行為,比犯錯誤更讓人不可原諒。
鼓勵孩子承擔責任
勇于承擔責任的孩子是受歡迎的,這是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傳達給孩子的思想。當孩子做錯事后,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是由于自己的過失才造成這樣的后果。但錯誤不是不可挽救的,可以讓孩子提出一些可行的補救辦法,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一味的指責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不僅要注意孩子的言語上的道歉,更要讓孩子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讓孩子有愿意承擔責任的勇氣。
適度的懲罰與表揚
孩子犯錯后,家長不可聽之任之,除了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及補救方法外,還應該根據(jù)錯誤的嚴重程度給予孩子必要的懲罰。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后必須承受后果,從而牢記教訓。家長可以通過目光注視、遠離孩子、拿走孩子的玩具等懲罰措施,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產(chǎn)生內疚,從而減少再次犯錯的行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主動道歉后,家長也應該給予適當?shù)谋頁P,讓孩子明白知錯能改的行為是父母所希望的。
父母向孩子認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父母。當父母做錯了事或是錯怪了孩子,也應該真誠的向孩子道歉。父母給孩子道歉,不僅可以融洽家庭的關系,也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道歉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事實上,父母不會因為向孩子道歉就失去威信,反而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