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招人煩 由熊轉(zhuǎn)萌并不難

熊孩子的養(yǎng)成與家長不無關(guān)系,除了要管教好孩子外,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孩子不熊了,家長也不會再被稱為熊孩子他媽、熊孩子他爸。
允許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作為大人應(yīng)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不能沒有限度。孩子在熊時,也在觀察大人的底線,如果一味溺愛放縱,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養(yǎng)成孩子的不良習慣。
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
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么辦?當孩子要表現(xiàn)出熊的一面時家長應(yīng)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壞物品,也免除了與孩子的正面沖突。對于孩子,無論是打罵說教或許都會給他造成不良影響,要盡量避免。
給孩子立個規(guī)矩
要給熊孩子立個規(guī)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扎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形成自律。寶寶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需要循序漸進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為孩子的出格舉動當眾嚴厲訓斥或體罰,應(yīng)該將其帶到?jīng)]人的地方再進行耐心教育。
孩子雖小但是自尊心很強,這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至深,或許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讓熊孩子真正有所轉(zhuǎn)變,需要平時長期的訓練。
一次嚴肅談話
當熊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chǎn)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家長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以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了。
此時,如果我們家長與孩子進行嚴肅的談話,就會讓孩子心領(lǐng)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她)的動作或行為,請他(她)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fā)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