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代蔬菜不可取

寶寶今天5歲9個月28天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餐桌上的高營養(yǎng)肉類、魚類、蛋類等越來越多,而價格低廉的蔬菜倩影則日益減少,即使露面,不少孩子也覺得味道不佳,不肯動筷,無奈的父母只好在飯后給吃水果來代替。水果味道甘美,多受孩子歡迎。不過問題是,水果能完全替代蔬菜的作用嗎?
蔬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僅次于糧食,它是人們每日必備的食品。除了本身營養(yǎng)價值外,還能促進機體吸收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在進食蛋白質(zhì)的同時吃些蔬菜,進入胃中的消化液會比單吃蛋白質(zhì)食物時多得多。實踐證明,單吃動物蛋白,腸道內(nèi)吸收率為70%,若同時吃蔬菜,則可增加到90%左右。蔬菜中大量的粗纖維,本身并無營養(yǎng)價值,但它能刺激胃蠕動,幫助消化,使大便通暢。經(jīng)常食用多纖維的蔬菜,還能鍛練兒童咀嚼肌,增加牙齒堅固度。
水果雖和蔬菜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纖維素、礦物質(zhì)和大量水分。但是,水果畢竟不是蔬菜,兩者存在較大差別。下面拿水果中較優(yōu)良品種紅富士蘋果與普通蔬菜青菜身營養(yǎng)成分作一比較(毫克/100克):
鈣 磷 鐵 維生素B2 維生素
紅富士蘋果 3 11 0.7 0.01 2
青菜 96 44 1.4 0.09 12
從上表我們可以清楚看出,水果和蔬菜都含有維生素C和礦物質(zhì),但含量差別甚大。水果中含維生素C比較多的是鮮棗、山楂、柑橘等。一般水果,如蘋果、梨、香蕉等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比蔬菜少,特別是比綠葉蔬菜更少。因此,多吃蔬菜才能獲得更多的維生素。
大多數(shù)水果所含碳水化合物多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一類單糖和雙糖,因此,水果吃到嘴里都有不同程度的甜味。而絕大多數(shù)蔬菜里所含碳水化合物,多是淀粉一類的多糖,所以吃蔬菜時,感覺不到什么甜味。從表面上看,雙糖、多糖都是屬碳水化合物,它們對人體的功能一樣。但是,從人體的消化吸收和其它一些生理作用看,就大不相同了。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進入小腸后,人體不加消化或稍加消化就可以看接吸收入血。而淀粉則需要各種消化酶在消化道內(nèi)慢慢消化水解成為單糖后,才緩緩吸收到血液。因而,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很容易在肝臟轉變成脂肪,使人發(fā)胖;尤其是果糖,這種作用更為顯著,易使血液中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升高,而吃蔬菜這種作用就不明顯。
只有在日常膳食中及時給孩子補充一定量的新鮮蔬菜,才能保證供應孩子全面的營養(yǎng)。而少吃或不吃水果,一般不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反之,則有可能帶來不良后果。日本一位學者通過多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盛產(chǎn)蘋果的青森縣,當?shù)厝怂缘枚?,蔬菜吃得少,結果平均壽命短,而其它地方的人,由于蔬菜吃得多,平均壽命就長一些。因而,在這里給有孩子的人家提個醒:孩子吃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吃水果應當限量。
當然,水果有些功能,也是蔬菜不能替代的。比如,多數(shù)水果均含各種有機酸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所以,飯后適量吃點水果對消化大有幫助,對老人、兒童和病人來說,亦頗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