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教育方式也存在問題

寶寶今天4歲5個月21天。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基本都上幼兒園了。寶媽們會很緊張寶寶有沒被幼兒園老師懲罰等。其實不僅老師對學(xué)生罵不得、打不得,現(xiàn)場不少家長表示,就一個獨生子女,自己都舍不得下手,頂多只是說上兩句。通過相互交流、討論,他們還總結(jié)了批評教育孩子時經(jīng)常脫口而出的幾句話。位列前三句的分別是:你怎么又這樣!別解釋,你居然還不知道錯!你怎么就沒有一件事做得讓我覺得省心的!而這三句經(jīng)常被家長們掛在口邊的話,卻明顯存在三個問題。
寧波市教科所的李麗博士指出,你怎么又這樣,一個又字明顯地就是在翻舊賬,家長教育批評孩子時,應(yīng)該就事論事。別解釋,你居然還不知道錯,這樣的話一出口,只能讓孩子啞口無言。尤其是幼兒園里的孩子,語言表達(dá)能力還不完善,有時候詞不達(dá)意或者需要更多時間來組織語言,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耐下心來,給他充足時間進(jìn)行說明和解釋,指不定事件背后會有一定原因。你怎么就沒有一件事做得讓我覺得省心的,雖說在家長看來,只是口頭上說說的氣話,但是在孩子聽來,卻是對他過往所有成績的全盤否定,容易使他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諸如你真笨、別說了!我說了不行就不行、等你長大你就知道了等詞句,也讓在場多數(shù)家長會心一笑,產(chǎn)生共鳴。我和他爸自己也經(jīng)常這么說孩子,沒想到還存在這么多問題。有家長這樣說。
李麗博士告訴家長,對孩子的批評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張弛有度,因人而異,掌握方法和節(jié)奏。比如對專制型的孩子,要求嚴(yán)格,讓他明辨是非;對溝通型的孩子,要顧及和捕捉他的感受;對行為改進(jìn)型的孩子,則要從一個問題中有效切入。此外,批評時盡量找旁邊沒人時,且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聲音也忌高亢,先贊揚后批評,批評之后再贊揚,每次都留點時間給孩子自己去領(lǐng)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