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男孩不像男孩怎么辦

在幼兒園、學校,越來越多的男孩不像男孩,做事不“爺們”,說話“娘娘腔”,不敢說、不敢做、不獨立,讓不少人擔憂,下一代男人還能頂天立地嗎?
越來越多的男孩不像男孩怎么辦(圖)
近日,杭州一位小學老師通過長達兩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7%的男生膽小、自卑、依賴、內(nèi)向,跟家庭教養(yǎng)方式關(guān)系密切。融洽和睦的家庭,孩子活潑開朗、熱情直率;家庭氛圍不和諧,父母及家庭成員經(jīng)常吵架的,孩子的性格比較冷漠、孤僻、自卑;溺愛或?qū)V萍彝ヒ矔屇泻⒉魂杽偂?/p>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云曉研究員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社會上就已出現(xiàn)性別意識模糊,特別是“男孩女性化”的現(xiàn)象?!墩饶泻ⅰ纷髡咧?、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李文道說,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二:
1.教育模式:在中國教育評價體系中,女孩記憶力、理解力相對較強,優(yōu)勢較大,與女生相對“文靜”的心理生理特點契合;好動的男孩往往坐不住,愛蹦愛跳、愛冒險、情緒不好控制,導致學業(yè)危機,并且特長得不到發(fā)揮,性格發(fā)展得不到引導,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進而出現(xiàn)體質(zhì)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
2.父愛缺失:美國的“全國青年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不在的男孩里,約23%被評價為不合群。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說,沒有父親讓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jiān)督缺失,也少了學習怎樣做男人的機會。李文道說:“中國當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愛的問題。缺乏父教使孩子走向兩個極端,一是膽小如鼠,如受了欺負不敢出聲;二是膽大包天,走向犯罪的道路。母教溺愛則無形地抹去了男孩們的責任感和氣魄,使他們變軟弱。因此,父親請記住:沒有哪個男人比蹲下去幫助孩子的時候站得更高。
孫云曉說,性別認同及性心理發(fā)展的年齡是0-4歲,失去這個機會,男孩就容易變得像女孩一樣柔弱,以后難以“矯正”。在男孩3歲時讓他從事“體力活”,如搬東西、保護更小的孩子、幫媽媽拿東西等。告訴他,男孩有責任照顧女孩、保護家人等。父親一定要花時間多陪陪孩子,在親子交流過程中,建立起男性的責任感和膽量。在對男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一味用“聽話”、“很乖”等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應(yīng)就事論事,讓他明白道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其與人交往能力,并適量鍛煉運動等,讓他從小適應(yīng)一個男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