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低于36度正常嗎

體溫是指衡量一個人的身體溫度是否合適,溫度高的人便是發(fā)燒,溫度低的人便是低溫,正常體溫一般指的是三十五到三十七度,在這個范圍的體溫還是屬于正常的,人們開始疑惑體溫低于36度正常嗎?低于36度的體溫首先要看你自身是否處于生病的狀態(tài),有些人會忽冷忽熱,那是因為身體內度繁亂無章導致而成,也有可能是因為服用藥物后,藥物產(chǎn)生的副作用,所以大家不用那么擔心,細心照料調節(jié)就可以,嚴重的就要去醫(yī)院檢查。小編整理好體溫低于36度治療的小方法。
小學上過生理課程的小朋友都知道人的正常體溫是36度左右。而大家也生過病,應該都有用過體溫計吧,從體溫計可以看出一般都是35~42度作為標準,但是有的人體溫卻低于36度,這是什么情況?是體溫過低嗎?那么體溫低于36度正常嗎?下面我們來看看醫(yī)生的介紹。
低體溫(hypothermia)是指人的體溫降到35℃以下的狀況。正常人的體溫是由大腦皮質和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下丘腦后區(qū)的產(chǎn)熱中樞,下丘腦前區(qū)的散熱中樞)所管理,并通過神經(jīng)、體液因素調節(jié)產(chǎn)熱和散熱過程,保持產(chǎn)熱和散熱這對矛盾的動態(tài)平衡,所以正常人體有相對恒定的體溫。成人清晨安靜狀態(tài)下的口腔(舌下)溫度波動于一個小的范圍(36.3~37.2℃),且不同個體的正常體溫略有差異。老年人代謝率較低,其體溫相對低于青壯年。體溫低于36度正常嗎
低體溫的病因
內分泌疾病除了引起發(fā)熱之外,下丘腦綜合征、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以及阿迪森病等均可引起低體溫。
正常體溫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從34.7℃—38℃不等,取決于溫度的測量部位:
以下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TO)提供的人體正常體溫的參考數(shù)值:
耳朵:35.8℃—38℃
腋窩:34.7℃—37.3℃
口腔:35.5℃—37.5℃
直腸:36.6℃—38℃
這個正常范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體力勞動,而且還隨晝夜變化,正常體溫的變化幅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小,確定您和家人的正常體溫,這一點至關重要,您可以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在一天內多次測量體溫來獲得這一數(shù)據(jù)。經(jīng)過以上介紹,大家可以清楚了解35度的體溫也是屬于正常值范圍。
治療方法:
1.復溫
逐漸復溫,體溫愈低,復溫愈應謹慎。復溫過快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暫停。慢復溫適用于輕度低體溫兒,即置患兒于一溫暖的室內,并以溫毛毯或小被包裹。并可望于12~24h內恢復到正常體溫。
重度低體溫者,慢復溫常無效。目前多主張外加溫,進行主動復溫,以減少低溫對機體的損害。
(1)溫毛毯包裹。
(2)電熱毛毯設伺服控制或手控在38~40℃。
(3)溫水浴浸于40℃溫水,10~15min,1~2次/d。
(4)培養(yǎng)箱或輻射加熱。
2.預防和控制感染
感染可能是低溫的誘因,也可能是一種并發(fā)癥。應積極查找感染的證據(jù),給予抗生素治療或預防感染。
3.喂養(yǎng)與液體療法
在復溫過程中應補充熱量,限制液體入量,糾正酸中毒和微循環(huán)障礙,監(jiān)測血糖等。能量的供應于復溫開始時即應給予,但因為低體溫及循環(huán)紊亂,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胃食管反流、氣管內吸入及呼吸紊亂可能發(fā)生。低溫時不能經(jīng)胃腸道喂養(yǎng)時,可給與腸外營養(yǎng)進行補充。
4.心血管系統(tǒng)的支持
低體溫時新生兒心肌受損,心功能不全,血漿容量增加。復溫時限制液量,使用利尿藥,以增加尿量,減低高容量血癥,甚至使用用正性肌力藥物。
5.肺出血的治療
大量肺出血發(fā)生,藥物治療難以收效,可試用人工呼吸機治療。
6.原發(fā)病治療
如低體溫只是新生兒某些疾病的一個表現(xiàn),則應在合理的環(huán)境溫度和充分保溫條件下,積極尋找病因,治療原發(f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