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幾個月開始把尿

嬰兒紙尿褲的出現(xiàn),做父母的又輕松了好多,最起碼不用經(jīng)常給寶寶把尿,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要半夜起來給寶寶把尿或者換尿濕的褲子都是非常難受的,但是,紙尿褲對寶寶來說,并不是特別好的,一方面尿濕的紙尿褲的重量是比較厲害的,會讓寶寶感覺到十分的不適,還有一個就是經(jīng)常性地使用紙尿褲的話,會導(dǎo)致寶寶紅屁屁的出現(xiàn),所以給寶寶把尿也是有必要的,可是我們還聽說一個說法就是過早給寶寶把尿的話是不好的,那么,嬰兒幾個月開始把尿呢,什么時候給寶寶把尿是比較適合的呢?
嬰兒幾個月把尿嬰兒幾個月把尿?
嬰兒幾個月開始把尿?當(dāng)寶寶超過三個月之后,這時候媽媽可以給寶寶把尿了。
當(dāng)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頸椎的肌肉已經(jīng)有力了,可以自主抬頭。這時候媽媽給寶寶把尿,那么寶寶頭部也不會耷拉下來的弄傷頸椎。因此,如果是給寶寶把尿,等寶寶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的。雙手抓住寶寶的大腿,讓寶寶的身子和頭部靠在你的身體上,這樣就可以把尿了。
媽媽可以在白天可以鍛煉把大小便的習(xí)慣。首先,媽媽要觀察寶寶本身的排便刺激反應(yīng),一般排便時會有臉部發(fā)紅、皺眉、眼睛凝視、腿扭動等,應(yīng)立即拿便盆,發(fā)出“嗯、嗯”或者“噓、噓"的聲音,誘導(dǎo)排便。注意時間不能太長,如果排不出來,可以過一會兒再把,堅持下來就會習(xí)慣的。如果是到冬天和晚上,冬天太冷,晚上睡覺時間長,媽媽可以給寶寶適量使用紙尿褲。
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
在中國,很多媽媽早早地希望通過把尿來進行把尿訓(xùn)練,實際上,媽媽不適宜給1歲前的寶寶把尿,因為這時候給寶寶把尿,會引發(fā)寶寶多種傷害。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是在寶寶1歲半到2歲之間。
相對來說,1歲半至2歲,寶寶心理和生理器官發(fā)育逐漸成熟,如寶寶的膀胱具備控制能力,具備了訓(xùn)練大小便的基礎(chǔ),能夠聽懂和配合媽媽的抱姿與口語提示(如尿尿、噓噓聲等),媽媽可以給寶寶兒把尿,并適時地做出示范。
如何給寶寶把尿
1、觀察寶寶,了解他的排便模式。寶寶一般什么時候排便,多久排便一次?他總是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排便,比如剛剛睡醒的時候?還是會在必須排便的時候,做出某些特定的聲音、動作或表情?
2、當(dāng)你的寶寶發(fā)出典型的即將排便的信號時,你用雙手從后面輕輕地分開寶寶的雙腿,扶著寶寶凌空坐在馬桶、尿盆、痰盂等上方。如果寶寶還很小,豎頭不是很好,就讓他的頭、頸、背舒適地靠著你的一側(cè)胳膊或是你的腹部。
3、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fā)出噓噓”的聲音,或是其他類似水流的聲音,或是說尿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在這個聲音和排便之間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
4、每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后,你都要重復(fù)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jié)束。時間久了,你的寶寶就會把這個聲音作為要排便的信號,把自己要排便的意愿,跟把尿聯(lián)系起來。
5、晚上睡覺時,在床邊放個尿盆。晚上寶寶醒來吃奶之前,或是有煩躁表現(xiàn)的時候,就給他把尿。媽媽也可以晚上給寶寶戴尿布,不過這可能會讓一些寶寶對把尿這件事感到混亂。如果你想讓寶寶光著屁股睡覺,別忘了在他身下墊二三塊防水尿布,以防他尿床。當(dāng)他尿濕后,可以輕輕地抽出最上面那塊防水尿布,這樣可以盡量少打擾他的睡眠。
給寶寶把尿的好處
1、把尿能提升親子聯(lián)系。因為媽媽為了給寶寶把尿,要頻繁觀察寶寶要排便的跡象,這會讓媽媽更加了解他的需求,從而讓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子聯(lián)系更加緊密。而且,有的媽媽為了晚上給寶寶把尿,會讓寶寶跟自己睡在同一張大床上。
2、把尿會讓寶寶更舒服。寶寶尿濕或便污尿布后,往往會哭鬧,就是用紙尿褲有時也會這樣。而且,不戴尿布,寶寶就很少會長尿布疹。
3、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獨立意識。隨著寶寶大動作技能的提高,當(dāng)寶寶會爬或會走了之后,媽媽更容易鼓勵寶寶自己到尿盆那兒去,或是用大寶寶的馬桶。
4、減少資源浪費。全球范圍內(nèi),垃圾填埋場每年要堆積2200萬噸的廢棄紙尿褲。減少傳統(tǒng)布尿布的使用,同樣對環(huán)境有益,因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減少尿布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同時還能為媽媽節(jié)約開支。
5、把尿是自然的方式。在中國,給寶寶把尿的歷史由來已久。寶寶不戴尿布,媽媽們也可以抱著寶寶去做各種事。寶寶光著的小屁屁一般不會弄臟媽媽的衣服,因為媽媽們知道怎樣預(yù)判寶寶有排便的需求。當(dāng)媽媽發(fā)現(xiàn)寶寶發(fā)出了想要排泄的信號時,可以讓寶寶面朝外,給寶寶把尿。而且媽媽也不用整天都盯著寶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xí),自然會知道寶寶什么時候要排便了。
給寶寶把尿的壞處
1、把尿耗費時間和精力。支持把尿的人也認為:媽媽不必一天24小時都給寶寶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時候給寶寶把尿,其他時間給寶寶用尿布。但是,這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混亂。事實上,媽媽越是始終一致地堅持給寶寶把尿,媽媽成功的幾率就越高。如果媽媽已經(jīng)重新上班了,家里請了保姆,你得說服保姆能夠堅持給寶寶把尿。所以無論如何,媽媽都得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2、寶寶可能還沒準備好。兒童發(fā)育專家說,寶寶在12個月大之前,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機制,而且在18個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點點的自控能力。雖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滿18個月大之前,大多數(shù)寶寶都無法自己有意識地上廁所,無法告知媽媽排便需求。
3、寶寶可能會抗拒。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不會一帆風(fēng)順。有的寶寶這幾周配合把尿,過兩周卻頻頻尿褲子;有的寶寶排便之前不給媽媽信號;也有的寶寶反抗把尿,甚至幾天不排便。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xùn)練,如果掌握的時間不對,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給以后的如廁訓(xùn)練帶來困難。
4、寶寶可能會失誤。如果媽媽給寶寶把尿不戴尿布,那寶寶可能會經(jīng)常尿褲子。有時,寶寶可能不會給媽媽要排便的信號,媽媽也可能來不及給寶寶接尿。雖然支持給寶寶把尿的人堅持說,這種方式總體來說要比用尿布更干凈,不過媽媽可得隨時準備好清潔用品和寶寶的換洗衣物。
5、寶寶身體可能受傷害。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1)括約肌受損傷: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2)脫肛: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jīng)肛門突出的現(xiàn)象,也就是脫肛。
(3)肛裂:脫肛又會造成寶寶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fā)肛裂。
(4)尿頻: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chǎn)生條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經(jīng)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dǎo)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