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


小時候的我們其實嬰兒時期時都有被自己的媽媽把過尿,在中國,把尿是一件傳承已久的事情。很多媽媽覺得早一點把尿可以節(jié)省資源和可以讓寶寶更舒服一點,還有一些媽媽覺得通過把尿可以讓寶寶盡早的學會控制大小便,不用經常尿褲子。但是由于寶寶若太小他脊柱骨頭都還沒有發(fā)育完善,家長動作不小心的話會很容易把寶寶弄傷,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到底上嬰兒幾個月才可以把尿?把尿對孩子好不好呢?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做了個匯總。
把尿的最佳時間
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是在寶寶1歲半到2歲之間。相對來說,1歲半至2歲,寶寶心理和生理器官發(fā)育逐漸成熟,如寶寶的膀胱具備控制能力,具備了訓練大小便的基礎,能夠聽懂和配合媽媽的抱姿與口語提示(如尿尿、噓噓聲等),媽媽可以給寶寶兒把尿,并適時地做出示范。
給寶寶把尿的好處
1、把尿能提升親子聯系。因為媽媽為了給寶寶把尿,要頻繁觀察寶寶要排便的跡象,這會讓媽媽更加了解他的需求,從而讓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子聯系更加緊密。
2、把尿會讓寶寶更舒服。寶寶尿濕或便污尿布后,往往會哭鬧,就是用紙尿褲有時也會這樣。而且,不戴尿布,寶寶就很少會長尿布疹。

3、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獨立意識。隨著寶寶大動作技能的提高,當寶寶會爬或會走了之后,媽媽更容易鼓勵寶寶自己到尿盆那兒去,或是用大寶寶的馬桶。
4、減少資源浪費。全球范圍內,垃圾填埋場每年要堆積2200萬噸的廢棄紙尿褲。減少傳統(tǒng)布尿布的使用,同樣對環(huán)境有益,因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減少尿布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同時還能為媽媽節(jié)約開支。
給寶寶把尿的壞處
1、把尿耗費時間和精力。支持把尿的人也認為:媽媽不必一天24小時都給寶寶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時候給寶寶把尿,其他時間給寶寶用尿布。但是,這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混亂。事實上,媽媽越是始終一致地堅持給寶寶把尿,媽媽成功的幾率就越高。如果媽媽已經重新上班了,家里請了保姆,你得說服保姆能夠堅持給寶寶把尿。所以無論如何,媽媽都得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2、寶寶可能還沒準備好。兒童發(fā)育專家說,寶寶在12個月大之前,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機制,而且在18個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點點的自控能力。雖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滿18個月大之前,大多數寶寶都無法自己有意識地上廁所,無法告知媽媽排便需求。
3、寶寶可能會抗拒。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有的寶寶這幾周配合把尿,過兩周卻頻頻尿褲子;有的寶寶排便之前不給媽媽信號;也有的寶寶反抗把尿,甚至幾天不排便。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如果掌握的時間不對,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給以后的如廁訓練帶來困難。

4、寶寶可能會失誤。如果媽媽給寶寶把尿不戴尿布,那寶寶可能會經常尿褲子。有時,寶寶可能不會給媽媽要排便的信號,媽媽也可能來不及給寶寶接尿。雖然支持給寶寶把尿的人堅持說,這種方式總體來說要比用尿布更干凈,不過媽媽可得隨時準備好清潔用品和寶寶的換洗衣物。
5、寶寶身體可能受傷害。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1)括約肌受損傷: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2)脫肛: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
(3)肛裂:脫肛又會造成寶寶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fā)肛裂。
(4)尿頻: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給寶寶把尿到底好不好呢?
如果媽媽給寶寶把尿的目的是,少用一些紙尿褲,或是少洗一些尿布,那把尿很有意義。而且,把尿還能為以后寶寶自己大小便奠定基礎。但是如果想通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從來都不尿褲子,那成功的幾率不會很大。也就沒什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