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攻擊性強的小孩

很多家長都沒有想過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的起因,盲目認為是寶寶的錯,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攻擊性的內(nèi)因以及化解的辦法:
原因之一:家長暴力對待寶寶,寶寶進行模范。當寶寶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或者僅僅是不小心犯大錯時,家長經(jīng)常會很生氣,并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加以制止。這樣做會給寶寶造成這樣一種認知——如果別人做的不對,就可以打他。寶寶的模仿力是最強的,實際上寶寶很多不良行為和習慣都是從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如家長、同伴、電視等中模仿而來的。對策:家長應該耐心地與寶寶進行交流。一旦發(fā)現(xiàn)寶寶的攻擊行為時,首先應該問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給寶寶相應的正確的處理方法。另外,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寶寶講禮貌和謙讓的好習慣,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在生活中,家長也不要一味扮演“永遠不會受傷的人”的角色,磕到碰到時,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讓孩子來關心自己;爸爸媽媽之間的互相關心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一種溫馨、安全的家庭氛圍一定能夠有效地減弱孩子的攻擊傾向。
原因之二:當寶寶出現(xiàn)的問題看起來與其家長的性格相近時,大人經(jīng)常會將其歸結(jié)為“遺傳”的結(jié)果而不加阻撓。這樣做實際上是替寶寶的不良行為進行開脫,長此以往,寶寶就可能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另外,將問題的原因歸咎于“遺傳”,其潛臺詞就是這種行為是不可改變的,因而不利于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對策:寶寶的可塑性非常強。家長要相信教育是能夠讓寶寶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良好性格的。家長要多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和自己的教育方法上來進行分析。只要家長使用恰當?shù)慕逃椒?,為孩子作出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就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原因之三:當寶寶與伙伴經(jīng)常發(fā)生爭斗或者合不來時,大人們經(jīng)常會阻止寶寶與他們玩。不與同伴進行任何交往,寶寶就不能發(fā)展起各種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擊性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對策:家長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時間與同伴交往。家長在寶寶與同伴交往時,要留心觀察寶寶遇到的問題,看看寶寶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或者巧妙地詢問寶寶,然后和他一起分析。這樣孩子才能逐漸發(fā)展起自己解決沖突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贏得朋友的同時健康成長。
相關推薦:
孩子變得無禮貌 是家長的問題寶寶不暈車是愉快旅途的開始這個重要的親子時光 你錯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