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交友》(節(jié)選)

誰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樂事。人是社會的動物,生來就有同情心,生來也就需要同情心。讀一篇好詩文,看一片好風景,沒有一個人在身旁可以告訴他說:“這真好呀!”心里就覺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沒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歡喜就要減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災難,沒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個人不能唱歌,不能說笑話,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鬧架拌嘴,總之,什么開心的事也不能做。
世界最酷毒的刑罰要算幽禁和充軍,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們分開,讓你嘗無親無友那種孤寂的風味。人必須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請你閉關獨居十天半個月,再走到十字街頭在人叢中擠一擠,你心里會感到說不出來的快慰,仿佛過了一次大癮,雖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時沒有一個讓你瞧得上眼。
誰也都知道,朋友對于性格形成的影響非常重大。一個人的好壞,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個人把他當作真心朋友,他就變成一種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在有意無意之間變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漸有幾分變成自己的性格。
同時,他也變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要顧到他的贊許或非難。一個人可以蔑視一切人的毀譽,卻不能不求見諒于知己。每個人身旁有一個“圈子”,這圈子就是他所常親近的人圍成的,他跳來跳去,常跳不出這圈子。在某一種圈子就成為某一種人。圣賢有道,盜亦有。隔著圈子相視,堯可非桀,桀亦可非堯。究竟誰是誰非,責任往往不在個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
古人說:“與善人交,如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人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久聞之后,香可以變成尋常,臭也可以變成尋常,習而安之,就不覺其為香為臭。一個人應該謹慎擇友,擇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不同亦正有它的作用。朋友的樂趣在相同中容易見出;朋友的益處卻往往在相異處才能得到。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譬喻朋友的交互影響。這譬喻實在是很恰當。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種器具來切磋琢磨,它才能圓融光潤,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難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見、驕矜、暴躁、愚昧、頑惡之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凈盡,達到玉潤珠圓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與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響也就愈大。這影響在思想方面最容易見出。
一個人多和異己的朋友討論,會逐漸發(fā)見自己的學說不圓滿處,對方的學說有可取處,逼得不得不作進一層的思考,這樣地對于學問才能鞭辟人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養(yǎng)。一個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來的滋養(yǎng)也就愈豐富??鬃诱撘嬗?,所以特重直諒多聞。一個不能有諍友的人永遠是愚而好自用,在道德學問上都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好朋友在我國語文里向來叫做“知心”或“知己”?!爸弧币彩且粋€習慣的名詞。這個語言的習慣頗含有深長的意味。從心理觀點看,求見知于人是一種社會本能,有這本能,人與人才可以免除隔閡,打成一片,社會才能成立。
其次,從倫理哲學觀點看,知人是處人的基礎,而知人卻極不易,因為深刻的了解必基于深刻的同情。深刻的同情只在真摯的朋友中才常發(fā)見。對于一個人有深交,你才能真正知道他。了解與同情是互為因果的。你對于一個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應就愈同情他。法國人有一句成語說:“了解一切,就是寬容一切?!?/p>
這句話說來像很容易,卻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極偉大的胸襟才能做到。古今有這種胸襟的只有幾個大宗教家,像釋迦牟尼和耶穌,有這種胸襟才能談到大慈大悲;沒有它,任何宗教都沒有靈魂。修養(yǎng)這種胸懷的捷徑是多與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與人推心置腹,從對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對于一般人類起深厚的同情。從這方面看,交友的范圍宜稍寬泛,各種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交友是一件尋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卻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勢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義之交也有時不免鬧意氣之爭。
我從前研究美學上的欣賞與創(chuàng)造問題,得到一個和常識不相同的的結(jié)論,就是:欣賞與創(chuàng)造根本難分,每人所欣賞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靈中能提出多少“與”它,物我之中有一種生命的交流,深人所見于物者深,淺人所見于物者淺。現(xiàn)在我思索這比較實際的交友問題,覺得它與欣賞藝術自然的道理頗可暗合默契。
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朋友。人類心靈常交感迥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會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與”如何?!皭廴苏呷撕銗壑?,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愛你敬你,就顯得你自己虧缺,你不必責人,先須返求諸已。
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謂“同心”是指性靈同在一個水準上。如果你我在性靈上有高低,我高就須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樣水準;你高也是如此,否則友誼就難成立。朋友往往是測量自己的一種最精確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個好朋友,就決不能希望得到一個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須先是一個好人。(文章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下架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