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一朵小花開放的時間

曾經(jīng)早教狂人的反思:請給一朵小花開放的時間
作者阿芷現(xiàn)在高校任教,心理咨詢師,作家協(xié)會成員。
剛從北京回來,一出高鐵站,見到愛人,他便興沖沖地對我說:“你不在家這段時間,兒子學會了好多,會算加減法了,也學會了好多字,比你在家時候強多了,你看你怎么帶孩子的,就知道玩!”
回到家,他爸爸不在的時候,兒子眼巴巴看著我,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去奶奶家了?!蔽覇枮槭裁?,他回答說:“去奶奶家老學習。我不想學習……”說完,用一雙大眼睛怯生生地看著我,仿佛自覺自己做錯了,要領(lǐng)受批評一般。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有必要和愛人好好地談一談孩子的教育問題了。
兒子幼兒園有個家長群,時常在討論給孩子業(yè)余時間報了哪些興趣班的事情。不到四歲的孩子們,學跳舞的有,學鋼琴的有,學外語的有,學跆拳道的也有??此麄兘涣鞯臅r候,我會覺得自己簡直不是兒子的親媽,竟然什么班都不給他報。
有時候,愛人也會和我討論起兒子,發(fā)愁地說:“這孩子,怎么什么也不喜歡學,一點也不上進,天天就知道傻玩,以后可怎么辦???”我有時候也會焦慮,覺得人家的孩子都個個的優(yōu)秀,我這兒子怎么這么不開竅,以后拿什么和別人競爭?豈不是還沒上學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嗎?
其實,我也曾經(jīng)是因為焦慮而選擇逼著孩子往前跑的母親。曾經(jīng),兒子生下來三個月,我就不甘人后地去上了早教。和別的寶寶比誰站得早,比誰爬得快,比誰個頭高,比誰體重沉,比誰走路早……哪一項落后了,就仿佛覺得天就要塌下來似的。
然而三年下來,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和其它孩子并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同,早教到底教出了什么?真沒有明顯的看到,只感覺他的社交能力似乎強些。但這點社交能力,是否真的需要花上好幾萬去上早教才能獲得呢?這個問題在當時,我并不愿意去想,只是一廂情愿地覺得自己為孩子做了這些,也算是盡到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因此感到了心安。
直到兒子三歲的時候,我依然和以前一樣,抱著不肯輸在起跑線上的態(tài)度,看著別的家長都報了興趣班,便也帶他去考察興趣班。誰知道剛走進大樓,他便緊緊拉住我的手,拼命往后退,帶著哭腔說:“媽媽,我不想上!媽媽,我不想上!”那個時候,我突然感覺到,其實兒子從內(nèi)心是抗拒這個的。也許上早教的時候,他還小,不會表達,現(xiàn)在,他會表達了,便明確地拒絕了家長的安排。他并不喜歡上課,他拒絕這種形式的“為他好”!這才是他的真心本意。
自此,我開始反思,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是不是走得太急了些?
龍應臺有本書——《孩子,你慢慢來》,讀完,很受感動。這世上,為人父母并不難,難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能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當你蹲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比你原本認識的要難相處,那些大人們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卻是那么的難。守紀律,很難;認真學習,很難;堅持,很難……其實,我們要求孩子的,在他那個年紀,對他來說,可能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也許,我們回觀我們自己,在他們那個年紀,我們也許做的還不如他們。既然如此,為什么要那么著急地催著他們快跑呢?
也許,很多事情并不是做不到,而只是時間還沒有到而已。
所以,曾經(jīng)作為一個早教狂人的我,慢慢地開始改變了,不僅我需要改變,我和我的愛人,孩子的爺爺奶奶,大家都需要改變。作為孩子共同的家長,我們都需要認識到一點——你快樂,我快樂,我快樂是因為你快樂,這是最為樸素的家庭真理!孩子的成長,我們急不得。
這世上,萬物的生長都有其規(guī)律所在。也許,我的孩子并不和別人的孩子一樣,喜歡看書,喜歡畫畫,喜歡背詩,喜歡運算。也許,他只是單純地喜歡觀察這個世界,喜歡沉浸在自己奇妙而美麗的想象中。也許,他并不優(yōu)秀,他的一生也只不過泯然眾人而已;但即使是一朵小花,當它吸收了足夠的陽光、雨露和養(yǎng)分的時候,也會悄然綻放屬于他自己的美。
所以,我們不要著急,讓孩子隨著他的節(jié)奏成長吧。給一朵小花開放的時間,靜下心,等待著它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