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加強親子交流

故事加強親子交流
來源:小巫教你講故事
為什么我一直主張不要用CD、錄音機或電視來替代父母講故事呢?因為父母的聲音是絕對不能替代的。這和母乳喂養(yǎng)是同樣的道理,母親體內(nèi)的養(yǎng)分化為母乳,帶著愛與關(guān)懷,帶著母親的體溫,直接從母親的身體輸入孩子的身體;而父母親自給孩子講故事,是綜合了父母思維、情感、語言等等的一種更高層次的心靈活動,就是給孩子提供心靈滋養(yǎng)的“母乳”。
我們?nèi)祟悗兹f年的進化過程中,一直聽的是自然的聲音:母親的心跳,父母的說話聲,人類的各種聲音,自然界的鳥叫,自然界的風(fēng)雨聲,這些聲音陪伴孩子們成長。即便尚未開發(fā)語言能力的胎兒和嬰幼兒,對聲音的接受和感知也已經(jīng)滲透在他們?nèi)硇牡挠洃洰?dāng)中,影響著他們的發(fā)展。
相對而言,錄音機、電視機、CD機發(fā)出的是假聲音,是最近一百多年才發(fā)明出來的。孩子的聽覺是非常非常敏感的,一定要讓他聽真實的聲音。就像給孩子玩玩具,我們也要讓孩子接觸真實的材料,木塊、棉布、毛線、石子,而不是工業(yè)生產(chǎn)的塑料制品。因為孩子接收的所有外界信號和刺激,都首先在他內(nèi)心形成情感的反應(yīng)。當(dāng)你觸摸到木頭的時候,木頭的質(zhì)感給你什么印象?在你心中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情?這就是天然的、有生命的東西!你再觸摸一個塑料的東西,硬邦邦的沒有生命的假東西,它給你的情感反應(yīng)是不一樣的。孩子的生命要在自然中成長,因為他本身就是生命,要和有生命的東西在一起,他也要跟人在一起。有個孩子說得好:“電視可以給我講故事,但它不會抱著我,它沒有溫暖,它是假的聲音。”
一個沒有溫暖的假聲音,說給誰聽都行,這就跟母乳和奶瓶之間的差別一樣。奶粉和奶瓶,給小豆豆吃也行,給小月月吃也行,給誰誰誰吃都行,都是商店、超市架子上買來的。而月月媽媽的奶是專門喂給月月的,豆豆媽媽的奶是專門喂給豆豆的,母乳都是專門為自己的孩子量身制作的。用奶瓶喂孩子,誰抱去喂都行,但是母親的懷抱誰能替代呢?都是一樣的道理。媽媽花時間陪在孩子身邊,抱著他,給他身體的溫暖,親自給他講故事;孩子能感知到媽媽的呼吸、心跳,聞到媽媽身上的香味兒,聽著媽媽的聲音,這時候孩子的感覺,和聽電視給他講故事或者聽光盤給他講故事,絕對是不一樣的。他知道電視機不會愛他,光盤也不會愛他。
我們家孩子說:家里阿姨做飯做得再好,還是不如媽媽做的飯好吃。父母親自給孩子講故事,親自給孩子做飯,孩子會感受到愛,這樣才能形成一種特別密切的親子關(guān)系。我在《小巫廚房蜜語》里也說過:淘氣小男孩兒在外邊野,肚子餓了的時候,他知道好吃的在哪里,一定會飛奔回家吃媽媽做的飯。家里一定要有吸引孩子的東西。什么東西能吸引孩子呢?不是塑料玩具、不是電視、不是光盤,不是花錢到處可以買來的東西,只有用錢買不到的那個情,那個愛,孩子知道在別的地方不可能找到,只有在家里。媽媽是最愛他的,無論如何,哪怕天塌下來,回到家里,有了媽媽,就有了一切!這種感覺,工業(yè)化制造出來的東西是無法給孩子的。
我認(rèn)識一名從事音樂教育的瑞典老師,他是專門做樂器的,有時跟我們說起他的爸爸。他爸爸是一個工程師,不茍言笑,平時說話辦事都是一板一眼,是很“悶”的一個人。瑞典老師說,他爸爸缺乏音樂細(xì)胞,只會唱一首歌里邊的一句,是一部電影里的一首插曲,應(yīng)該還算不上一句,只是一個調(diào)兒,一個詞——“洛拉”。他小時候,爸爸每天晚上都給他唱:“洛拉(ⅰ6--),洛拉(ⅰ5--),洛拉(ⅰ6--),洛拉(ⅰ5--)……”我的瑞典老師快六十歲了,一米八五特健壯挺拔的一個人,回想起小時候爸爸天天給他唱的這一句時,他給我們唱,一邊唱一邊抹眼淚。他爸給他唱的這一個調(diào)兒,他從小到現(xiàn)在記了幾十年,電視機和光盤沒有這樣的功效。一個爸爸天天為孩子哼唱的一個調(diào)兒,讓孩子記住了一輩子,還把孩子唱成了一個音樂家!真是不簡單,真神奇!很多父母不相信自己也有這種“神功”。
我希望大家都能試一試,像這個爸爸一樣,堅持為孩子講故事,哪怕一句話、一首歌,你會收獲始料不及的神奇。
我小時候生過一場嚴(yán)重的心肌炎,險些喪命。漫長的治療和康復(fù)期間,每天必須老老實實躺在床上,除了看書聽廣播之外,什么都不能做,特別無聊。每天早晚,我媽媽給我打針,兩邊各兩針,打得肌肉僵硬,疼痛難忍。晚上,我媽媽陪我躺著,給我把著脈監(jiān)督心律,我爸爸則坐在床邊,給我講故事,講三國、水滸、西游和封神。其實長大之后看看,我爸爸并不是那種能說會道、富有戲劇表演才能的人,他的普通話還有明顯的蘇北口音。但我小時候每天最盼望的時間,就是傍晚躺在床上聽爸爸講故事;那個時候覺得我爸特會說書,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要是我爸聽見我這么夸他的口才,一定會說我搞錯了,但這就是孩子的視野?,F(xiàn)在我的這點兒編故事、講故事的本事,估計就是那時候被我爸培養(yǎng)出來的。
《財富》雜志做過一個調(diào)查,對象是以世俗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的“成功”人士,有名有利的一些人。根據(jù)《財富》雜志的標(biāo)準(zhǔn),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于他小時候擁有多少個玩具,最關(guān)鍵的是每天晚上陪伴他、給他講睡前故事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