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討價還價怎么辦

寶寶今天5歲4個月23天了。媽媽,我還想再吃一塊巧克力,可以嗎?媽媽,再講一個故事吧。媽媽,我想出去玩玩,待會再練字可以嗎?這樣的話在家有五歲寶寶的你,是不是經(jīng)常性聽到?其實,孩子這樣的討價還價是很正常的,在不同年齡段他會為了不同的事情跟你商量。你是不是很想要學(xué)習(xí),如何才能撐得住這樣的軟磨硬泡?當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你講價的時候,你應(yīng)該怎樣應(yīng)付?
商定準則。與孩子一起商量游戲的準則會更刺激孩子去遵守。如果孩子做什么都要由你來安排,他自然會希望提出建議。但是如果這個規(guī)定是你們一起合作商量決定的,在履行起來孩子就會顯得更有動力,更能配合。你要教育孩子說,商量好的規(guī)則就不能再討價還價了。如吃飯前一定要先洗手。
抓大放小。孩子的自制能力并非如成人般完善,所以有時候即使制定了準則,他也會想試著可不可以去打破。這時候就要求你要有抓大放小的原則了。你要分清楚孩子的講價是不是可以暫時性答應(yīng)的。如果是原則問題,如刷牙后不能吃東西,吃飯前一定要洗手等,這樣的原則問題是一定不允許討價還價的。如果是一些小事,如先收拾玩具再看電視,只要孩子最后把兩件事情都完成了,先后順序并非最重要的點。
態(tài)度一致。這要求你在對待孩子的請求上態(tài)度一致,即針對客觀事情做判斷,并非根據(jù)自己的心情好壞。如果你心情好就能答應(yīng)孩子的請求,會把孩子往另外一個方向引領(lǐng),即以后更會察言觀色的提出自己的請求,容易滋生孩子僥幸的心理,并不利于成長。
講明道理。你無論是否答應(yīng)孩子的講價行為,都要跟他講清楚,為什么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決定。不應(yīng)該要求孩子一味的服從,只有跟孩子講清楚道理了,他懂得這樣做的原因,以后才不會任性的再提出相應(yīng)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