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小孩不愛吃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的健康問題是父母最為關心的,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吃得多多的吃得飽飽的,然后身體就可以健健康康的,可是有些父母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不愛吃飯,每天都要為孩子的吃飯問題操碎了心,有些孩子甚至一個小時都吃不了半小碗飯,無論是由她們自己吃還是父母喂,看著寶寶的身體體質(zhì)和抵抗力越來越差,這些家長就很擔心寶寶是不是患有厭食癥,
而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為主的癥狀。一般來說,小孩是不會輕易患有厭食癥的,而引起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那么,5歲小孩不愛吃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寶寶不想吃飯,原因多種多樣
1、全身性疾病影響——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疾病都會使寶寶食欲下降而厭食。
2、藥物影響——如抗菌素、磺胺類,及維生素A或D過量均會影響胃口,導致厭食。
3、微量元素鋅的缺乏,及某些內(nèi)分泌素不足也會出現(xiàn)厭食。
4、氣候變化影響一一如夏天氣溫高、濕度大,使人體消化液及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食欲也隨之下降。
5、神經(jīng)性厭食一一
◎ 較多見的是寶寶離開親人、家庭環(huán)境變化,或進托兒所幼兒園時,對新環(huán)境不適應,情緒低落,沒有食欲,不肯進食。
◎ 家長過分關注寶寶的進食,寶寶不想吃飯時就訓斥恐嚇, 強迫喂食, 引起寶寶反感, 哭鬧,
更抗拒進食;也有些爸媽望子成龍,寶寶整天忙于學習,沒有玩耍的時間和自由,寶寶厭學, 情緒低落,食欲減退。
◎頑固性神經(jīng)性厭食。嬰幼兒期較少見, 通常發(fā)生在個別年長女孩身上, 常因刻意減肥, 或情志抑壓,郁郁寡歡, 而致長期厭食。
6、喂養(yǎng)不當, 飲食失節(jié)——這是現(xiàn)代社會小兒厭食最突出最多見的病因。
嬰兒期(0-1歲)
◎人工喂養(yǎng)不定時、不定量,或喂得過頻過多;不按比例配制奶液,奶液沖配得過濃;不根據(jù)寶寶的實際,一味按照說明書的配方奶量強喂,甚至趁寶寶睡著時迷迷糊糊中灌喂下去。
小寶寶消化吸收的功能尚弱,喂奶過多導致乳食積滯于胃腸道,出現(xiàn)口臭、肚膨氣脹、哭吵、汗多或大便不調(diào)(大便黏稠臭穢或干結(jié)不暢或便秘)等癥狀。爸媽卻不明原由,仍按時強喂,寶寶肚脹更嚴重,只是不斷哭吵,最后拒飲奶粉,甚至吐奶。
◎很多家長認為奶粉配方佳、營養(yǎng)高,當寶寶到6月齡時,未及時添加米面、菜泥、魚肉等輔食,也不減少奶量,這些寶寶往往到1周歲時仍拒吃米面、菜肉類食物。
寶寶偏食挑食,導致營養(yǎng)不均衡。日久后體重不增,消瘦,導致貧血、佝僂病。
幼兒期(1-3歲)
◎因之前的喂養(yǎng)不當,有些寶寶雖已長出牙齒,卻不肯咀嚼,嗜飲奶粉、酸奶,并喜喝各種飲料、冷飲、雞鴿濃湯、糖果、零食及油炸食品。
◎家長過分精細喂養(yǎng),一味挑選價高質(zhì)優(yōu)、營養(yǎng)成分高的奶制品, 還不定時地喂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
如巧克力、奶酪等高糖、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超量供給,寶寶難以消化、分解、合成、吸收,導致飲食內(nèi)積,日久化熱,出現(xiàn)口臭腹脹,心情煩躁不寧,變得對正常飯菜沒有胃口,不想吃。
正常兒童每隔3-4小時胃內(nèi)容物要排空,,血糖下降,就會產(chǎn)生食欲。如果進食不定時,飯前吃零食、冷飲或水果, 胃內(nèi)充滿食物, 血糖就不下降,
也就不會有饑餓感,會不想進食。
寶寶長期厭食,后果堪憂
厭食日久,寶寶攝食量少,體重身高增長緩慢,形體日見消瘦,臉上的皮膚沒有光澤,繼發(fā)貧血、營養(yǎng)不良及佝僂病(雞胸、肋骨外翻丶夜煩哭吵、盜汗淋多)等。同時因氣血不足,抗病力降低,寶寶很容易感冒發(fā)熱,引發(fā)咳嗽、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體檢發(fā)現(xiàn):長期厭食寶寶中體重身高低于同齡健康寶寶1個標淮差以上的竟占80﹪左右, 兼有貧血的患兒占36.2﹪, 頭發(fā)微量元素檢測﹙包括宏量元素鈣﹚,
缺鋅占48﹪, 缺鈣占72﹪, 缺錳占32﹪。
診斷小兒厭食癥4標準
1、食欲減退,不思進食,或厭惡進食。
2、食量明顯少于同齡正常兒童的1/3左右。
3、厭食病程超過2個月。
4、體檢沒有發(fā)現(xiàn)消化道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不妨試試針刺“四縫穴”
“四縫穴”位于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掌面第一與第二關節(jié)橫紋中央露白處。點刺“四縫穴”可清熱除煩、通暢百脈,調(diào)和臟腑,多用于治療奶癆、疳證等疾病。治療小兒厭食癥效果理想。
醫(yī)生會用75%酒精棉球常規(guī)局部消毒患兒掌面手括后,以一次性采血針點刺“四縫穴”,深約1.5毫米,擠出清液或黏液,直至見血,再以干棉球拭干,壓迫止血即完成一次。每周針刺1-2次,3-6次為一個療程。小兒厭食病程越長,癥情越重,擠出液體越多越稠,反之則液體少而清。
給厭食寶寶的食療方
1.紅棗9只去核,橘皮5克,粳米50克,共置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早晨空腹進食,連服1周。有健脾養(yǎng)血,消食行氣功效。適用于病后不思飲食、面黃少華、神疲無力的寶寶。
2.焦黃鍋巴50克,谷芽30克,麥芽30克,加清水適量煮30分鐘,取汁加少量食鹽或蜂蜜調(diào)味飲用。具有健脾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于傷食積滯、舌苔薄膩、納呆厭食的寶寶。
3.金橘500克,切片,與500克白糖混勻,裝瓶蜜蜂2周(現(xiàn)售的糖金橘亦可)。每次取25克,開水泡飲,連用1周。具有健脾消食、生津理氣功效。適用于脾虛、胃痛、噯氣胸悶、口渴不思進食的厭食寶寶。
4.胡蘿卜250克,洗凈水煎,加入適量紅糖,取汁代茶飲壅。具有健脾消食、行氣生津功效。適用食積于內(nèi)、口臭胸悶、形瘦乏力的厭食寶寶。
5.鮮酸梅150克洗凈,溫開水泡軟去核,加白糖50克,同搗成漿,沖入雪梨汁100毫升,加涼開水500毫升。每次飲15-30毫升,每日4次。具有生津解渴安蛔,促進消化作用。適合胃酸不足、舌紅少苔、口渴、面有蟲斑的厭食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