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但絕不放任孩子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理解,但是千萬不要“過度”。愛孩子不能只用感情,愛孩子需要用智慧,教育孩子時堅持原則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美國,無論家長是高官還是富豪,從來都不給子女零花錢。子女的零花錢大多是通過課余或假期的打工中“按勞取酬”獲得的。不僅如此,當子女成長到了18歲的時候,他們就再也不會在經(jīng)濟方面依賴自己的父母,而是必須要自食其力。而這些美國孩子也把長大了還向父母伸手要錢視為是一種恥辱,自覺地憑勞動和智慧來掙錢料理自己的生活。
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寵愛孩子的尺度。有一些家長,從來不讓自己的孩子做任何家務(wù),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yīng)”,當孩子遇到困難自己先迎上去。一句話概括就是:父母在極力創(chuàng)造一個讓孩子感覺到?jīng)]有任何委屈的環(huán)境。這樣做的后果,孩子無疑是得到了安逸,萬事不求人,但是這樣做的同時,也把孩子應(yīng)該具備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和免疫力舒舒服服地破壞掉了。
家長對孩子無度的寵愛還會使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唯我獨尊”的錯誤意識,他們成了家里的上帝,他們的喜怒哀樂左右了家庭的氣氛。在學(xué)校中,有不少孩子是任性不羈的霸王,沒有任何人能和他溝通,沒有任何規(guī)則能夠約束他。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原因有大致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小的時候自己受苦太多,曾經(jīng)感受過貧苦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折磨,現(xiàn)在自己事業(yè)有成了,總覺得不能讓孩子再像自己從前那樣受苦,所以千方百計給孩子最大的滿足。
2.有的家長自己本身從小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里,并且現(xiàn)在的條件要比過去好很多,所以就覺得孩子一定要過得比自己舒服才算是跟上了時代進步的步伐,才算是不委屈孩子。
3.有的家長由于不經(jīng)常在家,長期在外拼搏,無暇照顧孩子平時的生活,總覺得自己對孩子有虧欠,所以就容易在物質(zhì)方面盡量滿足孩子,甚至可以容忍孩子揮霍金錢。
任何東西如果給得太多了,人的感覺就會鈍化,愛也是如此。家長對孩子如果愛得太多,那就糊涂了。因為無論是什么原因?qū)е履鐞坌睦淼漠a(chǎn)生,最終都會導(dǎo)致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障礙。
1.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容易變得無情,只喜歡一味地索取,不懂得付出。
2.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容易變得無能。如果父母幫助他做了很多本該屬于他做的事情,過度的照顧讓孩子的品德、智力甚至是身體發(fā)育停滯不前。家長可以給予孩子生命,但卻無法負擔孩子的一生,孩子遲早要獨自面對他自己的事情。
3.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基本上缺乏自強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風(fēng)風(fēng)雨雨,心理的抗挫能力極差。有些孩子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些具體表現(xiàn),比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為怪異;不能控制飲食;在活動中不守秩序,如果別人不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就會大吵大鬧;很少為別人考慮;不能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4.被過度寵愛的孩子會表現(xiàn)得很難適應(yīng)社會,因為過分嬌寵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任性、放肆、驕傲、易發(fā)脾氣、不遵守規(guī)則、沒有公德等狀況。這樣的孩子一旦走上社會,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注定要失敗。
教育新思維
天下父母莫不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寵愛過了頭,那將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所謂的寵愛,應(yīng)該是滿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感情需求,這樣寵出來的孩子在曰后的成長過程中會更加自信,但是在寵愛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為溺愛而放任孩子。
來源:《常青藤經(jīng)典教育法則》
在線收聽:愛孩子但絕不放任孩子
>>進入主播狐貍YA的個人電臺
